风筝作为一种民间传统文化的艺术载体,与地域文化息息相关,在时间的长河里,也形成了众多流派。在云南这片热土上,经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努力,终于让云南风筝自成一派,滇式风筝制作技艺被列入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追溯我国的风筝文化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起源于春秋,历经木鸟、纸鸢等变化,最终得名风筝。六百多年前,北派宫廷式风筝机缘巧合来到云南,但中原风筝飞惯了风和日丽的微风天气,一旦遇到强劲风力难以升空,而云南“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风速大且风向转换频繁,北派宫廷式风筝难免遭遇“水土不服”。因此,一种适应云南独特气候的风筝应运而生,那就是拥有“元宝型”的翅翼与三角形身体相结合的滇式风筝。
滇式风筝的特点是风槽大、上凸下翘,每只风筝上都设计有一个“坠力面”,即在风筝底部设计出具有流线型的气流通道,致使升力越大,坠力就越大,独创的翅翼更让其飞出了新高度。目前正值放飞风筝的好季节,快趁着春风,选一只滇式风筝吧,高高放飞吧!
文 吴珂 整理
来源 昆明文旅
编辑 张楠
本期责编 张灵洁 杨奥
审核 马波 刘丽
运维 云报集团·文旅头条新闻网
※如有侵权请联系:电话:0871一63534744
邮箱:87071553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