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遥遥的路,山野大雾里的灯,我是孩童啊走在你的眼眸……”第十个中国航天日,恰逢“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5周年纪念日,4月24日上午,“东方红一号”卫星诞生地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里,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学生合唱团以一曲《如愿》,拉开了海淀区航天日主题活动暨中关村地区科技文化季的序幕。
“两弹一星”精神薪火相传
活动现场,中国邮政太空邮局与中国航天交流中心文创事业部共同揭幕了2025年第十个中国航天日纪念封。洁白的信封上印着遨游太空的航天器图案。“这不仅是一枚纪念封,更是航天精神的接力棒。”中国邮政太空邮局执行局长齐震说,“我们要让青少年知道,今天的每一次太空探索,都是站在前辈们用毕生心血筑就的历史基石上。”
活动还特别设置了致敬环节。海淀区文促中心为“两弹一星”元勋后代颁发了“展馆高级顾问”聘书。更具温度的是海新域集团推出的“航天工匠·致敬卡”,当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王连友从海国投集团副总经理程跃手中接过这张卡片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这位参与过100多颗航天器制造的“大国工匠”,可享“两弹一星”在海淀主题展永久免预约入场、优先讲解、免费饮用咖啡三项专属权益。“卡片虽小,承载的是对‘两弹一星’精神的礼赞。”程跃表示。
此外,现场中国航空学会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颁发全国航空特色校牌,海淀区文联为首批8家“海淀文艺家之家”授牌,区教委向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授予“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牌匾。
科技文化季将持续半年时间
“本次活动持续半年时间,将打造‘航空航天科技节+艺术嘉年华+科创研学教育+街巷文化计划+主题展览’多维联动体系,通过六大主题板块的十个特色项目,搭建公众与航天科技的精神桥梁。”中关村街道党工委书记董智杭介绍,其间将举办系列活动,包括无人机大赛北京市赛,“探索无垠空间,激发科技未来”航空航天科技节,“乐活中关村科艺嘉年华”系列艺术演出,“梦想启航·智绘多彩童年”青少年AIGC创意绘画展演,“中关村街巷文化发布”等。
“我们不仅要让科技走进生活,更要让文化滋养科技。”中关村街道副主任黄宇玲表示,此次活动以“硬科技+软表达”为特色,通过科技与文化的双轮驱动,既彰显航天科技的硬核实力,又展现文化创意的柔性魅力,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激发了全民科学热情,更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内涵。
打造融合消费新场景
游客可近距离接触航天模型、体验脑机接口技术、参与AI编程挑战,还能与“宇航员”互动打卡……4月24日至26日,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变身为一座充满未来感的“航天主题乐园”。15家航天科技企业、10家科技文化创意机构联袂打造互动市集,设置“太空宇宙飞船基地”“航天相关物品陈列区”“宇宙护照集章”等五大沉浸式体验区。
现场还可以参观“揽星逐光•星河新篇”——纪念中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5周年艺术特展。“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航天精神与‘特别能创新、特别敢想象’的少年气质相遇,总能碰撞出令人惊叹的创意火花。”策展人介绍,展览特别设置了青少年AIGC创意绘画展区,孩子们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绘制的太空幻想作品,与珍贵的历史展品形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在园区上班的张女士说:“这些体验活动和专题展览设计得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打算周六带孩子来,相信可以激发孩子们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记者:李平
编辑:张斌
图片来源:中关村街道
推荐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