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易展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儿童食物过敏,该怎样应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09 13:43:01   浏览次数:9  发布人:335c****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过敏,又称过敏性疾病,是一组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对环境中典型无害物质产生的超敏反应性疾病。除了花粉过敏,食物过敏也是儿童过敏的一个重要方面。儿童食物过敏是一个需要家长高度重视的问题。常见的儿童食物过敏原对于儿童来说,常见的致敏食物有以下几种:·乳与乳制品,包括牛奶、奶酪、酸奶。·鸡蛋,多是因蛋清中的溶菌酶等蛋白质致敏。·坚果类,如花生、杏仁、腰果、核桃等。·小麦,多是麸质致敏。·大豆,以及酱油、豆腐等

    过敏,又称过敏性疾病,是一组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对环境中典型无害物质产生的超敏反应性疾病。

    除了花粉过敏,食物过敏也是儿童过敏的一个重要方面。儿童食物过敏是一个需要家长高度重视的问题。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常见的儿童食物过敏原

    对于儿童来说,常见的致敏食物有以下几种:

    ·乳与乳制品,包括牛奶、奶酪、酸奶。

    ·鸡蛋,多是因蛋清中的溶菌酶等蛋白质致敏。

    ·坚果类,如花生、杏仁、腰果、核桃等。

    ·小麦,多是麸质致敏。

    ·大豆,以及酱油、豆腐等豆制品。

    ·鱼类及甲壳类食物,如鳕鱼、虾、蟹等。某些儿童仅对特定海鲜过敏,比如虾。

    ·其他食物,包括芝麻、芒果、奇异果等。

    科学应对策略

    如何帮助儿童避免摄入致敏食物?这需要家长、学校等多方共同参与。

    一是家长需要带疑似出现过敏反应的儿童到医院进行医学检测,通过IgE抗体水平检测、皮肤点刺试验或食物激发试验明确过敏原是什么。同时,家长需要详细记录孩子进食后的反应,帮助医生判断潜在致敏食物。

    二是明确致敏食物后,家长要帮助过敏儿童进行饮食规避。通常,家长可以通过食品标签来识别,不仅要警惕这几个标识,如酪蛋白表示牛奶,麦芽糊精可能含小麦,卵磷脂可能含大豆,还要关注“无麸质”“无花生”等食品认证标识。同时,家长在家里烹饪食物时也要预防交叉污染,做好过敏原防控,如厨房分区处理过敏食物,给过敏的儿童使用独立炊具等。

    三是使用食物替代方案。对牛奶过敏的儿童,在确认无其他过敏后,可以选择强化钙的燕麦奶、豌豆蛋白奶。鸡蛋过敏的儿童,可以改吃其他蛋类,烘焙时选择“亚麻籽粉+水”替代鸡蛋。有研究发现,补充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增强免疫功能和消化功能,预防或减轻过敏症状。

    四是学校要加强教育。对于过敏儿童,家长要与老师沟通制订过敏管理计划,以确保给其提供安全零食,避免分享过敏食物。学校要定期进行过敏知识教育,教导学龄儿童识别过敏标志,拒绝不明食物,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帮助过敏儿童练习应对他人递食的场景。

    五是做好应急准备。家长要在医生指导下,给过敏儿童准备备用药物,如随身携带抗组胺药及肾上腺素笔,且要定期检查药物有效期,告知照料者药物的使用方法。这样,一旦儿童发生急性过敏,可立即进行急救。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特殊注意事项

    在帮助过敏儿童规避过敏原时,家长需要咨询专业医师或营养师,让孩子合理补充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以免发生营养不良或某些营养素缺乏。

    有人认为,纯天然食品不会引起过敏反应,其实,这不完全正确。蜂蜜、水果等天然食物也可能致敏。

    此外,小时候出现过敏反应的食物,成年后有可能对其不过敏。这是因为身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机体的免疫功能也在不断完善,耐受性发生变化,可能就对某些食物不过敏了。比如,50%~80%的牛奶/鸡蛋过敏儿童在5~10岁后可逐渐耐受(需在医生指导下尝试)。但对花生、坚果过敏多持续终身,需长期规避。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针对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少量接触可脱敏”这个观点是非常危险的,未经医生指导擅自尝试可能引发严重反应。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来源:学生健康报

    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营养系教授 蔡美琴

    策划:张灿灿

    编辑:李君 李诗尧

    校对:杨真宇

    审核:管仲瑶 叶龙杰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4GMOF9OY】获取授权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335c****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yixu.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