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开成石经》。
《开成石经》本身就是小碑林,由114块巨大的青石碑组成,它们比肩连接,两端有石柱夹护。碑上共镌刻了650252个字,内容包括了儒家最重要的12部典籍,分别是《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到了清康熙年间,当时的陕西地方政府在十二部典籍的基础上又补刻了《孟子》一书,于是,“儒家十三经”的石刻便得以完整地体现在西安碑林中。
《开成石经》刻于唐文宗时期,开成二年(837)完成。据考证,《开成石经》异字率很低,是对儒家文献以及中国汉字的极为严格而成功的一次标准化。
《开成石经》刻好后,立于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内,相当于国家刊刻的“教材”,很多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要读到最标准的儒经,都要到国子监抄录。所以,开成石经成了历史上最早的“高考教材”。
书法平易近人
石经选取上好的“富平墨玉”,将石材的切割、打磨为石本统一的规模形制。另有校勘官员监督其文字和书写规范。虽然书石的4位官员并非大书法家,但他们的书法风格也体现了晚唐瘦硬的书风,是故明人有云:“(石经)用笔虽出众人,不离欧(欧阳询)、虞(虞世南)、褚(褚遂良)、薛(薛稷)法,要非今人所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