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粮食烤,越喝越‘张倒’。”这是我家乡的方言,亦是老辈人传承下来的人生智慧。古往今来,无论贫富,酒都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社交礼仪象征。它伴随着众生的一日三餐,走过烟火流年。
从古至今,文人墨客与酒相关的名言佳句多不胜数,而将其写成流水账的,或许唯有我一人。也罢,人生短暂,何必拘泥,怎么开心便怎么来!
时光悄然流逝, 大宝已然10岁了。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无论其学业如何,品性好坏,未来又是否成才,身为父母,我们都为他的成长欣喜。这不,为给孩子庆生,身为妈妈的我,竟体验了一次醉酒之态。
酒这种东西,我向来是不爱的,只因它除了让人身体难受之外,我实在体验不出它的妙处所在。不过,或许由于家族遗传基因强大的原因,未经刻意训练的我,还是自然而然有少许酒量。
不过小饮怡情,大饮伤身。一旦过量,各种问题还是接踵而至。
诚如所见,为给大宝庆祝他的十岁生日,十多位亲朋好友团聚一堂,把酒言欢。由于都是非常熟悉的亲人朋友,状态也比较自然随意。为尽地主之谊,作为孩子妈妈的我,亦学着酒友们的模样:“敬酒打圈。”
可能是喝得比较急的原因,平常两瓶(啤酒)酒量的我,才敬了三四人,喝了三四杯,就开始头晕。不过,酒桌礼仪不能厚此薄彼,何况我乃主人家,我只好继续!
又是朋友又是亲戚的燕子老表今日格外热情溢洋,不停地往我的酒杯里添酒。啊呀,盛情难却,却之不恭,如此盛情,我怎能不奉陪到底?朋友婷婷亦是如此,她两一左一右,一唱一和,只为瞧我醉酒后的“可爱模样。”
“成人之美”可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光荣使命。我愿成全她们的美意,满足她们的小小好奇心。如此,两瓶酒量的我,在她们的热情下,不知不觉喝了至少五瓶。
可想而知,我此时的状态已经不能只用微醺来形容了。脑袋晕乎乎的,看着洗手间镜子中的自己,面色酡红,眼神朦胧。走起路来脚步虚浮,似踩在棉花上。言语稍显混乱,思维虽有残留但已不清晰,对周围感知变得迟钝。仿佛处于半梦半醒之间,既有着放纵的快意,又隐隐担忧失去对自己的把控。
有趣的是,身为业余文字爱好者的我,即便处于迷迷糊糊的状态,当时居然想着要将醉酒之态记录下来。
两位朋友再三相劝,但我深知自己已然到了极限,如若再喝下去,非趴桌子底下不可。“不倒下”可是一个醉鬼的最后体面,也是做人的底线。更何况,这里还有舅舅、舅妈、姨爹、姨妈等几位长辈在场,怎能出洋相?于是,便坚决拒绝了她们的盛情邀请。
一场热闹喧嚣又充满温情的酒局在孩子们欢快的生日歌中落下帷幕。真是开心又难忘的一天。在此特别感恩各位亲朋好友,谢谢大家对孩子的关爱。
喝酒后的后遗症便是头晕、胃疼,浑身难受,就连反应也比平时慢了半拍。为身体着想,以后还是少喝酒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