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等方面系统部署改革,加强对改革整体谋划、系统集成,明确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青年人才正确理解和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切实做到将这次全会精神入脑、入心、入行。
将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是推进青年学生的政治认同、铸牢青年学生的信仰基石,这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伟大事业后继有人的关键问题。青年学生确立坚定信仰、坚守理想信念的逻辑起点是具有科学正确的理论认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时代蓝图,具有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全会报告不仅是政治文本,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文本,富有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魅力、实践魅力和品格魅力。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增强青年学生政治认同、筑牢信仰基石、推动新时代青年人成长成才的客观需求。
政治性、学理性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属性,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推动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需求。全会报告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守正创新、紧扣中心任务、总结历史经验、坚持正确方向、注重系统集成,深刻阐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以及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关系,是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高校思政课教学既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全面的阐释,也强调培养熟练运用理论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思考探究的能力。将这次全会重大理论成果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认识以及运用理论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理性思考和逻辑探究的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将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内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内容,体现在:“要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
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思政课教学要从学理、哲理层面深入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就,阐释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背后的制度密码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坚持和落实“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作用,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立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阶段,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设开放型、创新型、联动型、包容型、共享型的世界经济。青年学生要在“两个大局”同步交织中,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三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既蕴含了世界民主政治发展实践的一般规律,又立足中国国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思想,有利于推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更加健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作出了中国贡献。将“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青年学生系统把握其科学内涵,增强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信。
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全面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保障。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弘扬革命文化,必须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力激发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内在活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观,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将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青年学生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
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理论基础,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提高中国社会治理水平提供了理论前提。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手段,有效构建新安全格局,有利于人民增强安全感和归属感。将“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利于青年学生增强做中国人的幸福感、安全感、自豪感。
聚焦建设美丽中国。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在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行动和生活方式,为全球生态治理和建立美丽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因此,将“建设美丽中国”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必要之举。
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对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要求更高,因此要更加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青年人才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将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现路径
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融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社会诡谲多变,多元化信息潮流冲击着青年学生的思想与认识。在此情况下,他们往往产生关于世界与中国的认知疑问和困惑。紧紧抓住问题导向,以青年学生群体关注的国际国内问题为切入点,在理论与现实间搭建互联互通的桥梁,积极引导学生深度认识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过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青年学生思政课教学,帮助学生在解答自身疑惑的基础上真正理解这次全会精神的重大意义。
以热点为导向,有深度地融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吸引了全球目光,在全社会引发了热烈反响。以热点为导向,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充分激发青年学生对国家事、身边事的参与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理解和把握这次全会精神。以热点为导向的深度融入,不仅能够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对社会热点的解读能力和判断力,从而完善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以专业为导向,提升融入效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专业分类,以专业为导向提升融入效应。对此,需要紧扣“从何处来”和“到哪里去”两个要点,在新时代发展历程脉络的基础上,充分了解不同专业背景,让学生深刻感受专业发展与全面深化改革之间的紧密联系,提升学生的历史使命感,进而从学科专业发展的历史维度、目标向度、职业角度深入把握这次全会精神的理论与实践融入点。
以科技为导向,创新融入方法。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信息化数字化发展趋势引人关注。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离不开以科技为导向的创新性融入方法。借助思政课互联网虚拟实践平台、数字化教学实践资源库等方式,以更为生动多样的教育教学手段吸引和激发青年学生学习、宣传和阐释这次全会精神,可以更加鲜活地展现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时代风貌和精神气质。强国一代奋进新时代是积极推进这次全会精神全面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的题中应有之义。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坚持统一战线经验研究”(22ZDA016)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山东省统战理论研究基地研究员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新媒体编辑:崔岑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点个“在看”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