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易展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长揖蒙垂国士恩,壮心剖出酬知己---读《出祁山 诸葛亮北伐得与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1-23 11:50:40   浏览次数:1  发布人:4e4b****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袁灿兴博士的《出祁山 诸葛亮北伐得与失》一书,获赠半个月了,才读完。之前没有读过袁博士的书,在朱学东老师的读书群里,前几年还偶尔看到他插科打诨讲几句玩笑话,做几个搞怪的动作,这两年应该是沉淀下来了,忙于著述,很少在群里发言。这次收到书,没顾上看一看,就忙不迭地在朋友圈晒书,看了后记,方觉不妥。原来博士在2023年写作此书期间,遭遇母亲去世,万端悲痛之下,化为指尖力量继续完成写作,以此纪念母亲。本书






    袁灿兴博士的《出祁山 诸葛亮北伐得与失》一书,获赠半个月了,才读完。之前没有读过袁博士的书,在朱学东老师的读书群里,前几年还偶尔看到他插科打诨讲几句玩笑话,做几个搞怪的动作,这两年应该是沉淀下来了,忙于著述,很少在群里发言。

    这次收到书,没顾上看一看,就忙不迭地在朋友圈晒书,看了后记,方觉不妥。原来博士在2023年写作此书期间,遭遇母亲去世,万端悲痛之下,化为指尖力量继续完成写作,以此纪念母亲。

    本书写作料想是艰难的,人物、事件太多了,初读时有强烈的“你没唱罢我登场”的眼花缭乱、头晕目眩之感,因为要把一个事件说清楚,牵涉到的年代、人和事,前因后果,错综复杂,仅这梳理的功夫就可看出作者下了多大功夫,关系到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军事各种资料。直到读到诸葛亮星殒五丈原,以后的阅读才慢慢跟上作者的节奏,在千头万绪中轻捏一根线的感觉。

    袁博士写作是客观的,冷静的,理性的,和我之前读的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历史读物很不相同。这种写作是把历史真实呈现给读者,而不是把自己的喜好、感情过多投入其中、代入历史。它会使人禁不住独立思考,产生自己的判断和感情倾向。这是我觉得此书最与众不同的地方。

    比如对后代捧上神坛的诸葛先生,作者细读史料,得出诸葛亮在襄阳十年,并非我们以为的”卧龙隐居“,实则是“长袖善舞,社交频繁”,颇善交际的诸葛先生,实在颠覆了一直以来我对他的心理画像。细想之下,以后他舌战群儒(当然这也可能是后世演义)、军政权倾一时,掌握蜀汉命运的他,又怎么会是隐世埋名、得道高人、不问世事的超凡脱俗形象?诸葛亮的多面性,复杂矛盾心理、对待异见者的小九九心理等等,可以推而想见矣。

    《出师表》、《诫子书》是如此著名,文为心声,当然身处环境的复杂,刘备身后给他留下一幅烂牌,却被他以惊世才华、殚精竭虑、苦心经营,从而在生命的最后六年,以不足10万兵马的弱国倾尽国力,对抗50万人马的曹魏,五出祈山北伐,打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虽千万人吾往矣”。

    《出师表》提到的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四人,可能只有郭攸之在历史上记载很少,我看博士此书,对书中提到的诸葛亮指定的继任蒋琬、费祎,沿袭“诸葛成规”,对内休养生息、发展国力,对外强固边疆、弱化北伐,在一定程度上使蜀汉的国力得到了恢复。尤其是蒋琬,对上和后主刘禅的君臣关系、和大将军姜维关系,和同僚关系都十分和睦,蒋琬本人也性格宽厚待人豁达,气象开阔。此二人可以说是后世“萧规曹随”、“不折腾”的典范。

    书最后提到刘禅,我觉得说的很好:

    后世对刘禅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昏聩之徒,乃是主流声音;一种认为他大智若愚,是为少数观点。后者甚至认为,乐不思蜀是刘禅故意装出来,好让司马炎安心。观其一生,刘禅只是个资质平庸之人,谈不上大智。刘禅在蜀汉时期,既无什么大昏招,也无过分暴虐之举,此点已经胜过历史上的绝大多数帝王。只是到了蜀汉的最后,诸葛成规已破,刘禅不得不亲自上阵指挥,抵御曹魏大军,一见不妙,立刻选择投降,而被后世大骂指责。

    一、传奇人物张嶷

    在蒋琬、费祎之后,又有一个之前没听说的人物张嶷(读NI四声),此人是个传奇人物,早年担任县里小吏时,时逢战乱,县令不顾家人仓皇出逃,是张嶷背着县令夫人从刀枪箭雨中冒险逃出,由此声名鹊起,到了州里任事。后又平定山贼、拜在马忠麾下,因足智多谋、战功卓著,被老领导马忠举荐任职越嶲(读XI)太守,越嶲是著名的叛逆难管之地,用现在话说是民族矛盾突出,主要是越人、嶲人、邛人、叟人、斯叟、耗牛人等 ,地广人稀,林深山重,经常起兵叛乱。张嶷之前有个挚友龚禄,被任命为越嶲太守,龚禄不敢上任,在离驻地八百里的安上郡遥领指挥,即使这样谨慎,龚禄仍旧被刺身亡。

    张嶷上任后,恩威并施,刀枪棍棒加金银财宝,很快平定张嶷。他先是生擒捉马部的魏狼(据博士考证,魏狼才是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原型人物),又释放他从而招降各部人马。又以计谋策反和诛杀苏祁各部。又活捉并处死了刺杀挚友龚禄的李求承,为老友复仇。对不听招呼的地方各势力,“擒贼先擒王”,如抓住“夷帅”狼岑鞭挞致死,以铁血手段震摄各部,又擅长笼络各部,武力讨伐的同时,“诱之以恩惠,固之以盟誓”,如此恩威并施,加以羁縻。

    张嶷眼光独到,看事深刻,很有预见性。他曾经写信给费祎,让他注意提防刺客,费祎名士风度,不防备于人,结果费祎被刺身死;又曾写信给诸葛亮之子诸葛瞻,让他提醒堂兄诸葛恪,不要深入敌境,结果诸葛恪并未听从最终身死。

    如此传奇的一个智勇双全的战将,居然在一次与曹魏的交战中战死了,真是令人不胜唏嘘。

    二、不惜身死宗灭酬知己----姜维

    通过《三国演义》,我们大家都或多或少知道姜维,一说他九出祁山,一说他十一次北伐,总之他是诸葛丞相的军事接班人,继承丞相遗志,北图中原,兴复汉室,致力于北伐

    其实姜维是魏人,诸葛亮在第二次北伐时无功而返,然而最大的狂喜就是收了姜维,姜维万端无奈之下做了降将,其老母妻儿还在魏国,然而三国那时这种情况不少见,魏国因姜维是无奈之举,并不杀其家人。同样的情况还有几例:

    蜀将孟达降了魏国,儿子孟兴留在蜀国,仍旧做官;

    都督郤揖随同投降魏国,儿子郤正仍旧做官至秘书令;

    诸葛亮胞兄诸葛谨是吴国股肱之臣,他们的堂弟诸葛诞是曹魏一方将领,后来叛乱被杀。

    三国时期,各方的关系千丝万缕,看当时的不同的具体情况,也尚有“罪不及父母,祸不及妻儿”的古义。

    此后的姜维,自27岁到了蜀国,跟随诸葛亮,诸葛亮对他很是称许和赞赏,”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李邵)、季常(马良)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

    然而就是短短的五六年时间的长身跟随,便以其后的36年生命,立志追随丞相,实现丞相未遂的梦想。我现在想,究竟是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太巨大,还是姜维陷入某种”执念迷思“(博士语姜维迷思),或许两种情况都有吧,

    郤正论维曰:"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余,侧室无妾媵之亵,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凡人之谈,常誉成毁败,扶高抑下,咸以姜维投厝无所,身死宗灭,以是贬削,不复料擿,异乎春秋褒贬之义矣。如姜维之好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

    他本人清廉朴素,不爱良田美妾,家财俸禄随手分与士卒下人,极有节制。

    诸葛亮死后,受先主知遇之恩,受后汉提拔之恩的人已经没有了,而活着的人还要为“兴复汉室”继续努力,还要在这个日渐艰难的局面中坚持下去,如果前人是为了自己的理想殉道,那这些后人就是为了别人的理想殉道,不啻为一种悲剧。姜维的老师是一个天才,用顶天的才能支撑蜀国满状态运转,他死后,再没人能达到这样的成就,但他却要完成比老师更艰巨的任务,更是一种悲剧。

    其实到了后主刘禅不战而降,这时候姜维也63岁了,按说他到此为止,哪怕就这样结束,姜维也算为汉尽力了。可甚至在蜀汉灭亡后,姜维还是筹划着那著名的复兴大业。他说服了钟会,搞定了邓艾,而且给刘禅的秘奏里如是说:

    ”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最后计策未成,但一日之内,拖死了钟会、邓艾和他自己。他好歹也算熬到了蜀汉的最后一刻。

    于是,姜维死,汉亡。

    纵观姜维的一生,充满着诸多的悲剧。他投靠蜀国,是因为被上司猜忌;他虽然成为诸葛亮唯一的学生,却是在诸葛亮去世的前几年,就连诸葛亮自己也觉得,认识姜维太晚,自己的生平尚未完全教予姜维;后来虽然成为蜀国第一大将,却因为自己是个降将,在朝中没有嫡系,没有根基,无法与黄皓等人对抗,而被排挤;十一次北伐,最成功的一次几乎要攻入长安,却因为黄皓怂恿刘禅,刘禅担心姜维成功后会谋反而急令他速回成都,使得这一次出征前功尽弃,这和若干年后精忠报国的岳飞那催命的13道金牌何其相似!就连最后蜀国都亡了,姜维仍能在这样的情况下成功说服魏国两个大将窝里斗甚至谋反,姜维的文武功绩与其悲剧性的一生,对照之下可谓空前绝后!

    姜维的同乡、清翰林侍读学士巩建丰在他主修的《甘谷县志》里,曾这样评价了姜维:“夫深知天下事不可为而为之者,孔明是也;深知国事不可为而为之者,姜伯约是也”。这二人的相遇、相交、相知,凭的是意气相投,凭的是诚信的一脉相传。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姜维为了报答诸葛亮的知遇之恩,苦心经营,肝胆涂地,他们是同一种人,他们把感恩与报答的情义推向了极致,为后世树立了道德的标尺。士为知己者死,姜维继承了诸葛亮的军事策略和道德观,为蜀汉献出了自己毕生的才能。

    我想没人能够否认姜维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将才。诸葛亮虽有文采却输武略,姜维师承孔明,继承了诸葛亮的才能,加上自身的武力,成为了三国后期唯一一名文武双全的天才将领。可惜在天才的身后,背负了太多的悲剧,也背负了太多的遗憾。如果姜维能够早些结识诸葛亮,如果诸葛亮能够再多活几年,如果他能够果断的杀掉黄皓,如果诈降钟会能够最终成功……太多的如果。在姜维身上,我看见的是无尽的遗憾。如同鲁迅先生所言,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诸葛亮的死,如秋叶之静美凄凉;而姜维的死,如烟花般灿烂壮烈。                                       ------转自知乎

    三、八卦太少不过瘾

    读这本书,有时一页书上要出现几十个人名,人物纷至沓来,应接不暇。但是我最想看的八卦却是太少。只看到这么几处:

    诸葛亮的大姐嫁的是荆州大族蒯祺,蒯祺后来被孟达所杀。

    二姐嫁的是荆州豪强庞德公之子庞山民,庞德公的侄子,就是”凤雏“庞统。如此说来,”卧龙“”凤雏“也是亲戚。”卧龙“”凤雏“的老师就是庞德公,”卧龙“的朋友徐庶也经常宣扬自己的朋友。

    娶妻是荆州望族黄承彦之女,黄承彦和刘表又都是蔡讽的女婿,这样,诸葛亮就喊刘表为姨夫了。

    后来的蜀将马良、马谡、杨仪、向宠、向朗都是诸葛亮一手提拔的襄阳亲友子弟,都是”朋友圈“”亲友团“的人。

    曹魏后期,魏国的夏侯霸降了季汉,夏侯霸的父亲是夏侯渊,母亲是曹操妻妹,如此,夏侯霸也称曹操为姨夫。

    夏侯渊的侄女嫁给了张飞,夏侯霸喊张飞就是堂妹夫或堂姐夫。

    张飞的两个女儿嫁给了刘禅。不知张飞女儿的相貌和武功如何,想想也是,难怪阿斗懦弱,上有亚父丞相的严格教导,以身作则,下有将门虎女的不怒而威,过得恐怕相当压抑。

    诸葛亮早先无子,46岁才生子诸葛瞻,之前过继了胞兄诸葛谨的儿子诸葛乔为子,视如亲子,管教甚严,后来诸葛乔在督运军粮时去世。再后,亲兄诸葛恪兄弟被灭族,而诸葛亮也有了自己的儿子诸葛瞻,故诸葛乔的儿子诸葛攀重归亲生祖父诸葛瑾一支,以延续其后嗣。

    成都之战中,诸葛瞻及其子,关羽、张飞、赵云的二世三世许多子孙被杀。

     

    博士此书,还是很不错的,不是就历史事实的泛泛而论,而是旁征博引,视角宏大,也能启发看官们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断。我也看出一个小失误:P224张嶷早年受县令的提携进入官场,文中说县令对张嶷“有致仕之恩“,致仕二字,退而致仕,是辞官退休,而非进入仕途。暇不掩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读读这本书,一起来寻找书中还有哪些八卦?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4e4b****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yixu.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