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试图与我们交谈的那一刻起,我们就不由自主地想教导、批评、告诫他们。我们还倾向于给他们的经验贴上标签。为什么我们感到自己必须时时教导他们,并向他们传授自己的观点呢?其实原因在于我们自己,而不是出自孩子的需求。我们只不过是没有能力做到“真实”和“放手”,不能接受真实而简单的现实。
如果孩子不再征询我们的意见,也不再邀请我们参与讨论,那就表明他们不愿意同我们心心相印,开始对我们遮遮掩掩了。
我们自以为比孩子“老练”,所以只要听到孩子说了些什么,就会施展手段,作出反应。比如说:“我注意到你现在很生气;你感到似乎没人理解你;我只想让你知道此刻你非常愤怒。”
这种带着优越感和压迫感的映射性词汇,会让人感到居高临下,让人心生讨厌,甚至会发脾气。如果有人对我们说: “我只想你知道此刻你很愤怒”,我们的回应恐怕也会针锋相对:“该死的,你说对了我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