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走进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的乡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溪水潺潺的美丽画面……昌江县的乡村新貌离不开该县在乡村治理模式上的创新。
2022年以来,昌江县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清单+积分”治理模式。2023年,昌江县在全县82个村(居)推广并深化“清单积分制”治理模式,在乡村治理方面探索出了一条特色发展道路,并成功跻身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行列。
党员主动作为
在昌江县,“清单积分制”犹如一个无形的指挥棒,让所有的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过去,有的党员干部只是坐在办公室里遥控指挥,缺乏深入调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昌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孙如洪表示,乡村治理的关键在于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如果党员干部工作动力不足,接下来的工作也难以推进。
2022年,昌江县创新性地建立了以“清单积分制”为核心的多元参与机制,设立《党建引领清单》《公共服务清单》《乡村发展清单》《村民行为清单》四张清单。这一举措不仅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向纵深发展,也让党员干部更加明晰工作的职责。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昌江县叉河镇排岸村运用“清单积分制”进行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红阳村是叉河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也是昌江县推广新模式的试点。长期以来,村内道路狭窄,几乎只能供行人和摩托车通行,交通不便的问题成为制约村庄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解决这个“行路难”的问题,红阳村决定以“清单积分制”为契机,并制定了《党建引领清单》,用以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动作用。
在一次党员大会中,红阳村党支部聚集了村里所有党员干部,让大家集思广益,谈一谈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办法,经过一番讨论,村党支部将“党员引导村民自愿拆旧用于扩宽道路”“道路扩建硬化项目实施”“基础设施资金支持”等具体事项分别纳入村里党员干部的履职清单,每项工作清单设定量化标准并赋予分值,将村干部日常履职的表现纳入清单积分管理。
“积分管理与‘评优’‘绩效考核’直接挂钩,这一举措也直接推动了党员干部俯下身子干实事。” 红阳村党支部书记刘国平表示。
在红阳村党员干部的不懈努力下,该村争取行业部门资金200多万元,硬化了3条道路,总长度达2000多米。如今的红阳村,路宽了,业兴了,群众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昌江县通过‘清单积分制’的实际应用,将积分与村干部的绩效考核紧密挂钩,并将其纳入十星村‘两委’考核内容,让积分成为评价村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有效解决了村干部不会干、不想干问题。”孙如洪表示。
村民主动参与
昌江县实行的“清单积分制”,不仅激励了党员干部,还带动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
这些年,昌江县通过“清单积分制”引导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等各类事项,明显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
行走在乌烈镇峨沟村,道路宽阔整洁、墙绘明艳鲜亮、庭院舒适宜居,这与几年前的村容村貌大相径庭。
“过去的峨沟村,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尤其到夏天,味道更是刺鼻难闻。”峨沟村党支部书记李岗表示,“要让‘清单积分制’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让村民动起来。”
为了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峨沟村党支部以“清单积分制”为契机,制定了村民参与各项事务的积分规则,设置清单积分内容、量化标准,让村民可以通过履行“村民行为清单”获得的积分,到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在“清单积分制”激励下,昌江县乌烈镇峨沟村村民自觉打扫卫生、美化庭院。
“这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大家纷纷投身到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保护环境的意识也比之前强了。”李岗表示。
在积分制的推动下,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开展了一场扎扎实实的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他们清扫街道、清理垃圾、整治污水排放……每一项工作都干得热火朝天。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村道干净整洁、垃圾不见了踪影、污水得到了有效处理,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峨沟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产生蜕变的不仅是峨沟村,昌江县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将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纳入积分管理,积极引导村民参与创建活动,一批又一批的靓丽村庄脱颖而出。
“推行积分制可以让村民更加团结。”石碌镇香岭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海进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自从村里引入“清单积分制”模式后,党组织能够第一时间带动群众,村里的许多工作开展也更顺利了。
每逢雨季,石碌镇香岭村经常排水不畅,这曾是村里多年来的“痛点”。在村里财政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香岭村党支部通过“清单积分制”号召村民参与,其间,有80余名村民主动投工投劳,甚至有6户村民主动退让自家土地用于建设挡土墙,香岭村统筹村集体资金3.5万元购买水泥、石料等建材,采用农户投劳的方式,最终以低成本修建了挡土墙,有效解决了排水不畅这一难题,香岭村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清单+积分”治理模式的意义。
在“清单积分制”的激励下,昌江县的乡村已从“脏乱差”向“整洁美”转变,农村群众也从“站着看”向“一起干”转变。如今,昌江县拥有3个全国文明村镇、15个省级文明村镇、13个和美乡村、136个清洁乡村。
智能增效管理
加强乡村治理,对于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昌江县创新开发了让乡村治理“智慧化”的“清单积分制”管理系统。
“小程序就像我们的日记本,平时的工作都会记录进去,我们也不怕忘事了,打开它,就能清楚知道自己一天的工作任务。” 刘国平有感而发,“对于村民分值的处理,小程序也大大减轻了文字和统计工作的负担,让我们能够腾出手来干更多的事情。”
在昌江县的乡村治理智慧化系统小程序上,村干部可以实时记录和查询清单情况,村党支部定期召开会议、干部履职积分等情况也在小程序上一目了然,系统还可以按照积分进行排序,有助于干部之间形成良好的比拼氛围。
数字化的管理不仅让党员干部日常履职更有效率,也方便了村民的参与。
邢爱平是叉河镇排岸村村民,主要从事芒果、圣女果种植,对村里推行积分制这一事,一开始,邢爱平不以为然,但自从积分兑换制度与小程序紧密结合后,邢爱平就不再像之前那样“排斥”,而是积极参与其中。
“现在我们日常打扫清洁后,就会拍张照片上传到这个积分小程序,简单又方便,还能领积分兑换生活用品。”邢爱平说,村民通过手机可以在小程序上实现线上申请积分,了解积分的具体情况。
为了实现“清单积分制”的透明化和公开化,昌江县按照方便村民的原则,依托现有小卖部、便利店等建立35个村级积分兑换超市,实现积分兑换常态化。在积分兑换超市,商品以积分形式明码标价,农户通过小程序中的在线商城选择兑换米、面、粮、油等生活必需品,然后到积分超市或集中兑换点出示二维码,现场领走兑换商品。
参加村庄事务获得积分,打扫村庄卫生获得积分,外出务工的青年往家里寄钱可以获得积分,孩童参加村里的课外学堂活动也获得积分……如今,村民参与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全县82个村(居)农民参与率都达80%以上。
“我们将持续深化‘清单积分制’,不断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实现乡村治理的精细化、科学化,为乡村振兴赋能。”孙如洪表示。
(供稿单位: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来 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5年第8期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