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春和景明,万物勃生。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在北京胜利闭幕。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带着基层一线的民心民意,带着社会各界的众智众力,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共商发展大计、共议民生关切。共同富裕再次成为两会热词。
共同富裕,民所共望。共同富裕的理念始终贯穿于中国发展脉络。这一历史传统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新时代,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内涵。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追求的现代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发展。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创造了世所罕见的奇迹,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广大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些成就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能够有效避免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弊端,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
到2035年,中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在高质量发展中,我们要特别注重解决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尤其要关注脱贫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
共同富裕要求实现更加平衡充分的发展
我们要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协同发展。要加大对脱贫地区的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定点帮扶、东西协作等机制,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共同富裕是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保障。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既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制度基础。
共同富裕需要完善的制度体系支撑
我们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要鼓励勤劳致富,完善制度,帮助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带领群众共奔富路。要提高政府宏观调控引导力度和精准性,增加脱贫群众收入。要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驰而不息接续奋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促进共同富裕的制度体系。只要我们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就一定能够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刊编辑部)
来 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5年第6期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