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不仅是大文豪,他还是书法家、画家,在绘画理论方面也对后世,尤其是宋代以后的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书法方面。
寒食帖
他在被贬黄州时,写下的《寒食帖》被后人称作是天下第三行书。
文中书法结体偏扁,让人联想起黄庭间笑称苏轼的字像:“石压蛤蟆”。
在绘画理论方面。
苏轼将儒学与佛教的空寂与道家的静虚相融合,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
(“士人画”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文人画”。)
他认为,士人画不应过于追求“形似”,而是以“画意”为主,“得意于象外”。
也就是说,文人画要有画外之意,要能表达文人的内心,它是文人用来遣意抒情的工具。
“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而已”
在绘画实践方面。
苏轼曾跟随文同学习画墨竹。书中记载,他称自己“善画枯木竹石”。
时至今日,苏轼存世的绘画作品已经很难见到了。
现藏于中国美术馆的《潇湘竹石图》被认为是苏轼的真迹。
此画为绢本墨笔画,纵28cm,横105.6cm。
潇湘竹石图
画中近处有疏竹顽石,江水对面,隐隐可见烟雾中的丛树。
画作局部
当我们把画作的任意一个局部放大来看的时候,会发现苏轼在笔墨上较为简率,逸笔草草,也没有达到专业画家的水平。
但整个画面看起来 ,还是很有意境的。
这幅画体现出了苏轼主张的“萧散简远、平淡天真”的绘画美学思想。
苏轼的绘画思想在元代以后一直盛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