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易展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苏轼的绘画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1-27 06:52:25   浏览次数:1  发布人:7889****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苏轼不仅是大文豪,他还是书法家、画家,在绘画理论方面也对后世,尤其是宋代以后的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书法方面。寒食帖 他在被贬黄州时,写下的《寒食帖》被后人称作是天下第三行书。文中书法结体偏扁,让人联想起黄庭间笑称苏轼的字像:“石压蛤蟆”。在绘画理论方面。苏轼将儒学与佛教的空寂与道家的静虚相融合,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士人画”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文人画”。)他认为,士人画不应过于追求“形似”

    苏轼不仅是大文豪,他还是书法家、画家,在绘画理论方面也对后世,尤其是宋代以后的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书法方面。




    寒食帖

    他在被贬黄州时,写下的《寒食帖》被后人称作是天下第三行书。

    文中书法结体偏扁,让人联想起黄庭间笑称苏轼的字像:“石压蛤蟆”。

    在绘画理论方面。

    苏轼将儒学与佛教的空寂与道家的静虚相融合,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

    (“士人画”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文人画”。)

    他认为,士人画不应过于追求“形似”,而是以“画意”为主,“得意于象外”。

    也就是说,文人画要有画外之意,要能表达文人的内心,它是文人用来遣意抒情的工具。

    “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而已”

    在绘画实践方面。

    苏轼曾跟随文同学习画墨竹。书中记载,他称自己“善画枯木竹石”。

    时至今日,苏轼存世的绘画作品已经很难见到了。

    现藏于中国美术馆的《潇湘竹石图》被认为是苏轼的真迹。

    此画为绢本墨笔画,纵28cm,横105.6cm。




    潇湘竹石图

    画中近处有疏竹顽石,江水对面,隐隐可见烟雾中的丛树。




    画作局部

    当我们把画作的任意一个局部放大来看的时候,会发现苏轼在笔墨上较为简率,逸笔草草,也没有达到专业画家的水平。

    但整个画面看起来 ,还是很有意境的。

    这幅画体现出了苏轼主张的“萧散简远、平淡天真”的绘画美学思想。


    苏轼的绘画思想在元代以后一直盛行至今。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7889****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yixu.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