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
国工优品
GUOGONG
第二十八期 陶茶居紫陶
体如铁,明如水,亮如镜,声如磬。建水紫陶的古老技艺,在岁月的长河中几经沉浮,终得传承。
陶茶居田记窑的紫陶茶具,将建水紫陶的传统工艺与华夏千年茶韵结合,壶盏交替间,重现了建水紫陶那古朴绚烂的风华。
质朴璞炻,茶具雅赏
ONE
该系列紫陶茶具名为【璞炻】,秉承至简之美,摒弃繁复,以简洁的线条表现返璞归真的美学理念。
茶具器型以直线与反弧线交织,勾勒出流畅而富有张力的轮廓。
深色釉彩搭配金石质感,营造出沉穆内敛的视觉氛围。
窑变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色彩深浅变化,为每一件作品赋予了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
建水紫陶的质地介于瓷与陶之间,透气而不透水。茶具出水流畅、茶香盎然。
该系列紫陶茶具设计融实用与美观于一体,精湛工艺和独特材质,使茶具满足日常品茗之需,亦能作为艺术藏品点缀现代生活。
文化溯源 陶韵悠长
TWO
建水紫陶是云南省建水县特产。它与江苏宜兴陶、钦州坭兴陶、四川荣昌陶被国家轻工部列为“中国四大名陶”。
它产生于清代道光年间,由明代粗陶演变而来。2008年,建水紫陶烧制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建水紫陶被正式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陶泥取自境内五彩山,含铁量高,使成器硬度高,强度大,表面金属质感,叩击有金石声。经无釉磨光,质地细腻,光亮如镜。
建水紫陶以书画镂刻、彩泥镶填为主要手段。集书画、金石、镌刻、镶嵌等装饰艺术于一身。品种繁多,实用与观赏并重。
塑泥为骨,浴火而生
THREE
从选材至成器,制作紫陶的每一道工序都遵传统,循古法。
炼泥的过程包含了采、甄、浸、濯、澄、沥、曝、藏等12道工序。泥料窖藏两年才能被用于茶具的塑形。塑形含揉、拉、修、干等七十二道工序。
阴刻阳雕
器具上雕刻的书画艺术是建水紫陶的一大特色,书画家在陶器表面题字作画后,陶匠们运用阴刻阳填的技艺使图案融于器具,赋予陶器自然斑驳、浑朴古拙的金石韵味。
陶泥经过七十二道工序,方可成形。又需24道烧制工序,历经七日的传统柴烧,才可成器。
烧制完成后,匠人们以鹅卵石进行精工细磨抛光,使其质地细腻,表面光亮如镜,叩之清脆如金。
承扬千年技艺 助力乡村振兴
FOUR
传承人对技艺的精心梳理,使繁复的制作流程顺序井然,将“千年遗韵”化为流程清晰的技艺。
建水紫陶的繁荣,其根源在于技艺的薪火相传与弘扬。为守护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陶茶居·田记窑的创立者田静,作为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凭借自身深厚的技艺造诣,为更多想学习建水紫陶制作技艺的人提供学习平台。
自2009年起,她开展的培训班规模由初创时的每期六七人,扩展至如今的二十余人,累计已有超过300名学员从培训班毕业,蜕变成为真正的紫陶匠人,在行业内实现手艺人的价值。
此举不仅提升了行业整体技艺水准,孕育了一批批青年才俊,更为农村青年、妇女、少数民族及贫困地区青年提供了赖以谋生的技能。他们学以致用,将所学技艺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力量。
古朴韵致的紫陶艺术与茶香交织,共同孕育出璀璨的特色产业。器物之美,中式审美的典雅,经由匠人们心手合一的创造而得以展现。他们对材质的精挑细选,对工艺的深钻细研,以及对制作流程的严谨苛求,确保了古老的传统技艺得以薪火相传,焕发新生。
关于国工优品
国工优品点评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推出的公益活动。
活动旨在发现和鉴赏植根民族文化、融合当代科技、自主创新制作、符合现代审美的高品质国产消费品,助力东方文化复兴和高端品牌打造。
以上是本期国工优品的全部内容,感谢阅读、订阅、点赞。
想看什么点评,欢迎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
国工优品
微信号|国家工艺美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新浪微博|国工优品
小红书|国工优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