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地处东海之滨,自然地理环境优越,先后获评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称号,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和投资潜力“双百强区”。2023年5月,定海区实施“暖岙”共富工程,创新打造一条串联全区8个镇街、主线全长100.5公里的“东海百里文廊”,构建联通全域、自驾可达的公共游览体系,不断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乡村共美共富新路径。
畅通路网,山区变景区
“以前这是一条砂石路,是用于建设风力发电设施的施工便道,因为排水设施破损堵塞,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少有人来往。”在位于岑港街道的马目风车公路,舟山市金道公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审核部技术员徐力介绍,“我们2024年2月对这条路进行提升改造,对现有道路实施水稳基层铺设和沥青摊铺,并新建、修复沿线排水沟,完善道路护栏、标志标牌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整条道路焕然一新。”
让市民游玩更加舒适,除了交通设施提升,定海区还对马目风车公路尽头的观景平台进行了翻新修整,填铺草坪打造户外休闲空间。
2023年,定海区以“千万工程”为牵引,融合定海乡村特色元素打造“东海百里文廊”,成为全面展示乡村人文历史、全域提升乡村形象的“和美乡村风情画廊”。串联8个镇街,将美丽村庄、名胜古迹、“十五古”文化元素及山海云顶观景平台串珠成链。“东海百里文廊”的每一段,根据建设规划都将形成各自的主题文化,发挥山水人文禀赋优势,唤醒“沉睡”在乡村的资源,打造网红打卡点。
通过“微改造、精提升”,定海区持续改善“东海百里文廊”沿线道路基础设施,以单车道公路拓宽、增设错车道等方式改善定海低等级农村公路路况水平,打通偏远山岙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缩小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差距;提升“美丽村口”30余处,高德地图、腾讯地图等线上导航系统上线文廊点位近100个、主入口17个,推动乡村道路建设与美丽乡村、文旅发展、森林消防等工作的一体谋划,变“荒道”为“游道”,有效提升农村基础设施。
2024年,定海区又启动“东海百里文廊”公路2.0提升项目,结合农村公路实际使用需求,系统实施道路修复、改造、提升、联通工程,攻坚“瓶颈路”“断头路”8条;扩宽狭窄路段,黑化硬化提质升级道路通行环境;同时兼顾山林防火需求,开辟连通森林防火道路,扩宽升级原有山林巡护道,进一步提高森林火灾防范和应急救援能力。增设防撞护栏、警示警告标志标牌等交通安全设施,强化交通安全保障,确保游客出行安全。
修建交通动脉,持续深挖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根脉,定海区通过文廊公路整合沿线特色景致和文化精髓,因地制宜打造一系列精品景点,如马目风车营地、仰天碗、云顶问茶、宵彩峰、止善亭、拱琼台等,让风车公路和云顶仙乡公路成为串山连岙的重要纽带和串古联今的重要载体,点亮村岙特色,激发镇街动力,绘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新画卷。
大美风景,小美我家
2024年8月21日,来自长三角地区的自驾游游客驾驶20多辆越野车来定海体验自驾游。有着20多年自驾游经历的浙江省旅游协会自驾游与房车露营分会副会长马坚挺直呼“后悔没带家人来”。“山、海、景等要素齐备,在长三角很难找出与‘云顶仙乡’媲美的线路。”马坚挺认为,这条路改变了不少外地自驾游爱好者对定海旅游的传统印象,有望跻身长三角自驾游、度假游精品路线。
马坚挺所说的“云顶仙乡”,是定海东海百里文廊的“立体化”游览空间,与文廊低海拔部分互通互联。该空间的运营,和云顶公路息息相关。云顶公路于2024年8月正式对外开放,全长43.9公里,可以连接仰天碗、蚂蟥山、拱琼台、止善亭等多个游览区域。借助这条公路,原本分散的景点连点成线。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东海百里文廊”岑港段的马目风车营地走红出圈,是游客打卡的热门景点。
“利用山丘顶端的森林消防巡护道、电力铁塔施工便道等原有道路,我们改造提升道路15条,打通断头路4条,最终建成连通了“东海百里文廊”2.0版的云顶公路。”定海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云顶公路建成后,优质的交通条件极大满足了群众出行需求,畅通了农产品外运销售渠道,为偏远村岙发展、村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定海区文广旅体局副书记俞琛表示,未来“云顶仙乡”还将不断拓展功能、丰富场景,积极布局一批共富工坊、乡村集市,举办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驻华使节自行车赛等系列活动,持续走深融合发展新路径,力争将其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标杆。
借助云顶公路等公路的连接,“东海百里文廊”共计盘活沿线“荒地”3000亩,实现从绵延百里向聚链成群、方圆百里转变,吸引市民游客超330万人次。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也向纵深推进。近年来,定海区围绕“美丽海岛”“美丽乡村”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发动群众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中来,让改善行动深入到每户每家,让舒适优美的环境由内而外地展现出来。
“环境整治是好事,以前总是看见村里安排工作人员在打扫清理垃圾,周边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完善,我们再在旁边看着也不好意思。”白泉镇金山村村民吴师傅自发参与到清洁环境卫生行列当中,一边清扫着房前的垃圾一边说。
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当地群众也逐渐转变思想观念,养成了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盐仓街道虹桥村阮卫红家曾获评定海“美丽庭院”示范户。她表示,看着如今各个镇(街道)人居环境越来越美,感到十分自豪和欣慰,今后将持续发挥带头表率作用,以庭院“小美”聚合乡村“大美”,为美丽乡村提档升级添砖加瓦。
此外,定海区还持续开展环境整治PK赛,以赛促优,通过党员带头、发放倡议书等形式,深入开展宣传发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等带动引领作用,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通过一轮又一轮的环境整治,农村环境改善成效明显,村民的生活品质明显提高,环境卫生意识不断提升。
工坊田园,共富是关键
“店内环境优雅,与周边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在这里用餐,心情格外轻松愉悦。”从舟山市普陀区东港街道特意赶到马岙镇马岙村知否bistro(马岙店)餐厅用餐的市民徐女士说。店内菜品丰富、环境雅致,是她和朋友聚餐的首选地。凭借风光旖旎的乡村美景,以及周边丰富的业态布局,这家餐厅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探店打卡。
餐厅主理人邵蓓蕾介绍,她此前与朋友在城区开设了3家咖啡店,此次选择在定海乡村开设第四家店,正是因为看中了“东海百里文廊”沿线的自然风光,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将更多城市业态融入乡村振兴的场景中,可以让更多走进乡村的游客看到乡村的新面貌,也让更多村民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在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定海区以深化“千万工程”为主线,依托“东海百里文廊”的打造,加快城乡之间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模式探索,农渔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和农渔村“三块地”改革,串联起一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风景线,开启城乡融合发展新篇章。
“这次省级荣誉的取得,得益于我们联建单位的紧密合作与共同奋斗……”皋泄村党委书记苏明英说。近期,该村“青创直播共富工坊”获评2024年度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典型案例。工坊挖掘皋泄香柚、杨梅等农特优产品,联合10名种植大户、2家家庭农场、2个合作社和2家农产品体验店,组织10余名青年助农主播开设“青创直播间”,合作构建起产供销一体化营销平台,助力农产品“出圈”。
为推动乡村业态多元化发展,推动乡村产品进入城市,2024年,定海区大力实施“有你定好”品牌建设,结合“东海百里文廊”建设以及“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充分挖掘海岛资源、人文禀赋和产业特色,因地制宜升级打造了一批有海岛味、有辨识度的共富工坊。目前已建成共富工坊95家,其中9家获省级示范荣誉,共计吸纳就业3600余人,人均月增收2600元,带动村集体年增收900余万元。
打造共富工坊的同时,2023年起定海还依托“东海百里文廊”探索实践共富田园,让村民在田间地头就可直接售卖农产品,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共富田园通过挖掘“东海百里文廊”沿线果园、菜园等特色农产品采摘资源,因地制宜为农户配齐“服务六件套”,即一块文廊主线导视牌、一块田头温馨指示牌、一个小柜、一杆小称、一套农具、一个收款码,让游客自主购买田间地头最新鲜最正宗的定海本地农产品,实现“土特产”田间直销。
据统计,全区共设置了18个采摘点。
“杨梅马上要上市了,已经有许多游客提前跟我们打招呼,要买我们自家种的杨梅。”杨梅成熟季到来之际,位于“东海百里文廊”沿线的干览镇青龙村村民杨先生一边在果园劳作,一边对即将到来的晚稻杨梅采摘季充满憧憬。
山水美、村庄靓、产业兴、人和美,定海区“东海百里文廊”将持续绽放出绚丽光彩,让农民群众收获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供稿单位: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农业农村局)
来 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5年第7期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