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易展网

    晒展APP

    手机也能玩展会,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梅兰芳先生的访美演出引起轰动,各种工作细节今天仍值得仔细盘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8-13 19:47:59   浏览次数:35  发布人:1c7c****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在旧金山与京剧票友合影朋友们:大家好!我们都知道梅兰芳先生的访美演出意义重大。在那次访演活动中,中国戏剧第一次进入西方本土视野,梅兰芳本人也获得了许多赞誉,从而跻身于世界文化名人之列。现在回望那段历程,在感同身受那段无限风光的访美之旅的同时,访美前的思考、酝酿和准备,访美过程中的演出安排,以及各种交往活动的工作细节确实值得细细盘点。梅兰芳访美演出那年正值37岁,是他最年富力强的时候。虽然已经有过赴


    在旧金山与京剧票友合影

    朋友们:

    大家好!我们都知道梅兰芳先生的访美演出意义重大。在那次访演活动中,中国戏剧第一次进入西方本土视野,梅兰芳本人也获得了许多赞誉,从而跻身于世界文化名人之列。现在回望那段历程,在感同身受那段无限风光的访美之旅的同时,访美前的思考、酝酿和准备,访美过程中的演出安排,以及各种交往活动的工作细节确实值得细细盘点。

    梅兰芳访美演出那年正值37岁,是他最年富力强的时候。虽然已经有过赴港和赴日的演出经历,之前在北京接触到的美国人和欧洲人也都曾对戏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西方国家与日本确实不同,因为它们不属于亚洲文化背景的境域,让他们接受中国戏曲或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幸运的是,有一个叫“华美协进社”的组织促成了这件事。这一组织是1926年由胡适、张伯苓、梅贻琦、杜威等几位中美学者发起并成立的,目的在于促进中美文化的交流。梅兰芳一直以来也接触到了许多外国使节,比如美国驻华公使约翰·麦克慕雷、保尔·芮恩施。他们都曾在不同场合建议过梅兰芳去美国演出。

    有了官方的建议和认可,加之以民间的邀请,赴美计划便确定下来了。但是如何筹划也是一个大问题。为了尽可能消除中西文化之间的隔阂,让美国观众容易理解和接受中国的京剧,梅兰芳和他的朋友们做出了各种努力。

    齐如山撰写的《中国剧之组织》详细介绍了中国京剧,《梅兰芳的历史》则全面介绍了梅兰芳。在著名音乐家刘天华的帮助下,编制了《梅兰芳歌曲谱》,将传统的工尺谱改成了世界通行的五线谱。


    《梅兰芳歌曲谱》之一页

    此外,还设计了说明书,将梅兰芳即将演出的戏逐一作了说明,并且翻译成了英文,这样对外国观众观剧就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当然,剧团还准备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小礼品,比如印有梅花和兰花的瓷器,刻有梅兰芳名字的文房四宝,梅兰芳亲自绘制的扇子等。

    梅兰芳一行于1930年1月18日从上海出发,经过乘轮船、火车等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美国。

    梅兰芳剧团的首场演出是在华盛顿,是中国驻美公使伍朝枢在公使馆举办的招待会。梅兰芳演出了《晴雯撕扇》。

    在座的有赴美讲学的张彭春教授,演出结束后,他对梅兰芳说:“美国人可能看不懂今天的戏。美国没有端午节,他们更不清楚晴雯为什么撕扇子。”梅兰芳听后,紧紧握住张彭春的手说:“请照您的理解另选剧目,也请帮我重新组织一下。”

    于是,梅兰芳邀请张彭春担任剧团总导演,可以说这是梅剧团第一次建立导演制,也是第一次由懂得戏曲的话剧行家做京剧导演。后来证明张彭春对于梅兰芳访美演出的成功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那么,张彭春何许人也?

    张彭春于 1892年生于天津,父亲和兄长都喜爱戏曲,他自幼也便爱好京剧。后来张彭春赴美留学,获得了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并且,张彭春还是百老汇的常客,他偏爱戏剧。回国之后,他曾在南开大学担任南开新剧社副团长兼导演。早年的京剧底子,导演话剧的经验,加上对西方戏剧比较熟悉,这些都有利于他对戏剧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成为中西戏剧交流的使者。他坚信,东方戏剧和西方戏剧只要相遇,非但不会相互排斥,反而会学践相长。因此,张彭春对梅兰芳访美是特别赞成的。

    张彭春对于梅兰芳的访美演出,在细节上有很多好的建议,并且亲自参与其中。比如他建议一定要演《刺虎》,因为戏中贞娥脸上的表情,变化很多,很有神气,就算语言不通的人也比较容易看明白。

    关于演出的具体安排,他认为每晚演四出才好,为的是丰富观众的视觉感官,让他们不至于感到疲倦;并且建议把梅兰芳的各种舞蹈抽出来,单演一场,时间也不过几分钟,观众的情绪就能调动起来了。

    对于外国人对中国戏曲的理解,张彭春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他认为外国人希望看到的是中国戏曲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因此,最好选择他们能够理解的故事。中国戏曲的表演手段——唱、念、做、打,都是为剧情服务的,外国人虽然不懂中国语言,但是表情和动作做得好,就可以让他们大致了解剧情。剧目的多样化如同一桌菜,只有搭配成不同口味才能引人入胜,所以在演出中,要以传统戏为主,武打古装戏作为片段插入其间。服装和化妆也要注意协调搭配。

    每一场戏演出开始前,身穿礼服的张彭春都会先走到舞台中间,向观众介绍中国京剧的特点、风格以及一些动作所代表的意义;再由杨秀女士用英语对剧目的情节、历史背景等进行说明;然后再进入正式演出。


    梅兰芳与张彭春(左)、杨秀(翻译)

    张彭春还非常善于体察观众的心理,针对有观众中途退场的现象,他做了戏剧性的强调,他说中国京剧是古典戏剧的精华,只有最聪明而且有修养的人才能欣赏,愚蠢者听不懂,他们是难以久坐的。这一招还挺灵,演出效果真的就变得一天比一天好了,不仅现场秩序井然,而且再也没有一个人中途退场。

    梅兰芳先生精湛的演技,加上张彭春、齐如山等人的精心策划和组织,访美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街头巷尾,有关梅兰芳的一切都被关注着。比如,在鲜花展览会上,有一种花被命名为“梅兰芳花”; 演出结束之后,观众会络绎不绝地上台跟梅兰芳握手。

    一些美国老太太,看戏特别投入,十分关切戏中人物的命运。当看到梅扮演的杨贵妃借酒消愁时,想当然地认为应该派人请皇帝过来。她们看到梅兰芳的手姿非常迷人,还曾建议梅表演时要穿短袖,把手露出来。

    观众朴实地表达了对梅兰芳的热爱,评论界则以业内眼光对梅的演出作出了充分的评论。

    斯达克·杨说:“梅兰芳涂以胭脂红的浓妆是我在剧院里见过的最美的。那双闻名遐迩的手,同波提切利和其他15世纪画家笔下的手奇迹般地相似。”看了梅做工的表情,使他联想到希腊的古老戏剧,通过观看梅的演出,许多疑问都得到了解答。斯达克·杨还说梅兰芳并没有企图摹仿女子,他旨在发现和再创造妇女的动作,情感的节奏,优雅或是坚韧的力量,以及某些本质上的特征。而从这些方面来扮演一个人物,稳妥的极富有女性的特征,而以舞蹈形式再现,诗意盎然。

    斯达克·杨对于梅兰芳的评论还充满了生动,他说:“我注意到梅兰芳在表演当中,身体的节奏感自始至终都很和谐,如果右手做个手势,右肩的律动会带动左肩,以使整个身躯呈现出一种相应的节奏感。……你可以看到他那水袖扬起,就像一只白鸽那样展翅飞翔,甚至可以听到翅翼发出的啪啪作响声;他表演得如此细腻完美,使你简直不敢相信这真会发生似的,而这一切又确实以极其自然而富有精巧设计的方式表演出来了。”

    罗伯特·里特尔发表文章说在纽约从来没有见到过像梅兰芳这样的艺术,只要看三分钟梅的表演,就会承认他是一位很杰出的演员。他的演出融合歌唱,舞蹈和表演三位于一体,将它们结合得是那样天衣无缝,简直看不出这三种艺术之间存在什么差别。观看梅兰芳的演出,仿佛置身于一种古老的神话般优美和谐而永恒的境地里。每个富有表情的姿势都像中国古画那样浓重而细腻,单单服装和容貌看上去就十分美丽,充满着极其微妙的庄严和宁静。

    罗伯特的评论貌似夸张,实际上传达出了异国文化背景下的观赏感受。他能够把京剧和传统绘画的精神气韵相联系,理解了京剧是用歌舞演故事的本质,充满了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赞美和神往。

    梅兰芳的美国之行,还结识了美国著名的喜剧大师卓别林。卓别林曾很好奇中国京剧艺术中的丑角表演艺术。梅兰芳说这次带来的剧目中丑角不多,但是中国有一位很有名的丑角老前辈叫萧长华,希望卓别林有机会到中国访问并观看萧长华的表演。


    梅兰芳和卓别林

    梅兰芳的到访还引起了美国文化和教育界的关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邀请梅兰芳前往参观,馆长特别赞扬梅兰芳在文化交流方面的成绩。他认为,博物馆是为文化交流而设立的,要尽力搜寻各国与文化相关的美术作品,对于东亚的文化,他们一直都很关注。但是二十多年来,花费了几千万的存款,所达到的效果都赶不上梅兰芳在美国这一段时间的演出。

    梅兰芳的赴美演出,对两国的文化交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美国的波摩那学院授予梅兰芳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美国波摩那学院授予梅兰芳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右为院长晏文士)

    在学位授予仪式上,福瑞曼博士代表全体教授登台演讲。他说初次看到梅兰芳演的《春香闹学》时,觉得滑稽无比,但是到后台看见梅先生时,却发现他满脸肃穆之气,待人接物极其谦恭和蔼。梅先生已经是世界知名人物了,见了长者还非常礼貌,这是美国青年最缺乏的品质,这也是要向梅兰芳学习的地方。这位大学教授从另外一个侧面看到了梅兰芳的品质,那就是中国艺术家的儒雅和谦恭有礼。梅兰芳先生内外兼修,他的演艺才华和性格品质,使得他成为中国优秀艺术家的代表,获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可和尊重。

    朋友们,梅兰芳对艺术交流的理解是很深刻的。他认为人类之间的和平,不能依靠武力,而要依靠文明,依靠文化艺术。今天看来,这样的见解也很有价值和意义。梅先生自觉把自己看作中国文化的一分子,努力表达出中国艺术的精髓,作为一位艺术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深切的爱国情怀。


    《杰出人物的青少年时代:梅兰芳》

    中国青年出版社

    刘三平/编著

    梅兰芳是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胸怀“国之大者”的深厚爱国情怀,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艺术遗产。

    《杰出人物的青少年时代:梅兰芳》以书信形式,讲述了梅兰芳在青少年时代的心路历程,让广大新时代青少年于字里行间深刻感受梅兰芳爱国与励志的榜样力量。

    即刻拥有——

    历史 | 人文| 美学 |科普|励志

    联系电话:010-57350596

    邮箱:hezuo@cyp.com.cn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上标注。)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人世间》 中国青年出版社 梁晓声/著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1c7c****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yixu.net All Rights Reserved.